Sabah Annual Conference The Methodist Church In Malaysia
  • 首页
  • 网上直播
  • 组织
    • 各部概览
    • 经济部
    • 历史文献部
    • 文宣与资讯传播部 >
      • 文讯部活动 >
        • 灵修篇及海报设计比赛成绩
        • 2012征文比赛及旗帜设计比赛
        • 2013撰写灵修默想篇比赛
        • 2014推荐阅读书籍
        • 2014图图写写创作比赛 >
          • 2014图图写写创作比赛成绩及作品 >
            • 画与文作品
            • 图与文作品
            • 感恩主日秩序单封面设计作品
            • 撰写灵修默想篇作品
        • 2015图图写写创作比赛 >
          • 孝亲福音短片及秩序单封面设计比赛成绩
        • 2016图图写写创作比赛
        • 2017图图写写拍拍创作比赛
        • 2018图图写写创作比赛
        • 2019图图写写创作比赛
        • 2021图图写写创作比赛
        • 2022图图写写创作比赛
        • 2023图图写写创作比赛
    • 基督教教育部 >
      • 家庭讲座
      • 幸福婚姻与家庭
    • 宣教部
    • 崇拜与音乐部
  • 教区
    • 东教区
    • 西教区
  • BM District
    • Qi En Preaching Centre, Sandakan
    • Xin En Methodist Preaching Centre, Samporna
    • Kota Kinabalu Methodist Preaching Point, Menggatal
    • Kampung Mononood Preaching Centre, Sandakan
    • Serudong Laut Preaching Centre, Tawau
    • Batu 15 Methodist Preaching Point, Tawau
    • Tawau Methodist Preaching Point
    • Keningau Methodist Preaching Point
    • Kampung Mangalias Methodist Preaching Centre, Tenom
    • Kampung Binsulung Methodist Preaching Point, Sandakan
  • English Ministry
  • 团契事工
    • 年会成年团契 >
      • 第五届年成代表大会
    • 年会妇女会 >
      • 年妇活动简讯
      • 第五届年妇代表大会
    • 年会青年团契 >
      • 青年团契会员申请表
      • 全州圣经比赛
    • 大专事工
    • 初成/ 职青
  • 联络
  • 活动资讯
  • 2017委任表
  • 2018委任表
  • 2019委任表
  • 2020委任表
  • 2021委任表
  • 2022委任表

2023图图写写创作比赛成绩及参赛作品

27/7/2023

0 Comments

 
Picture

第一名:黄以斯(神恩堂)

《活出有使命的人生》
 
现今的社会评估一个人的标准往往与数值有关,比如:孩子的学习能力以考试分数来衡量;工作的能力看薪水多寡;人缘好不好看社交媒体上的点赞与追踪人数等。所以每个人都忙着工作,忙着生活里的材米油盐,不断盲目地追求名牌汽车房子金子,到最后就茫茫然然地过完一生。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和使命,这是很可悲也很可惜的事情。

曾经的我也因着身份的转换 - 从职场女性到全职妈妈,而感到迷茫,甚至自我价值感低落。时间就在处理家务,料理三餐,载送孩子,日常采购等闲杂事中流失。因为付出往往无法数据化,没有所谓的“业绩”,因此容易产生自我怀疑,觉得同样的二十四个小时,别人好像都有好好利用,而自己好像都不知道干了些什么。

感谢神这样颓废低潮的日子并没有很长。神透过牧师的主日证道、一些书籍、课程、妈妈学校和讲座不断提醒我身为妻子和妈妈,我其实有着非常重要的使命。我要成为我丈夫的好帮手以及我儿女属灵的榜样,引导他们敬畏神。我的一举一动,所思所想都会影响着他们对神的认识。我要帮助我们的家成为家族里美好的见证,吸引还未信主的亲戚来认识神,也能在社区甚至教会里带给别人正面的影响。知道自己在家庭的使命后就知道要怎么做,虽然仍然是日复一日的生活,但焦点不同,心态也就跟着改变。我不再觉得自己的付出可有可无,不再急着要马上看到果效。

撇开这些身份,身为基督徒,我也是神的儿女,应当摆上自己为主使用。感谢神透过一些姐妹来找我与他们一起同工配搭,让我有机会开始其他的服事:透过绘本进入校园,担任小组组长以及主日学幼儿班的老师。他们之后告诉我当他们在思考着要找谁时,脑袋莫名出现我的脸。我想这些都是神奇妙的安排,原来祂一直没有放弃我,祂还是要使用我。

我们都知道主耶稣所颁布的大使命就是要去使万民做祂的门徒。曾经的我觉得万民很遥远,这些是宣教士的事。但神却提醒我,我的儿女、主日学学生、小组成员、校园里听我讲绘本的孩子们,他们也是万民的一部分,这些就是禾场。所以我要继续用神的话喂养他们,用生命影响生命,让他们认识并经历神,进而与神建立美好的关系。

身兼多职偶尔还是会跌倒,会软弱,会疲惫,会埋怨,但上帝说你的日子如何,力量也必如何。希望未来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继续坚持,不愧对主所赐的恩赐才干,直到见主面。盼望每个人都能够找到神在你身上美妙的计划与旨意,因为生命不在乎长短,而是看我们怎么用这一生来荣神益人,活出有使命的人生。

第二名:张金兰(宣恩堂)

《活出有使命的人生》
 
当感觉年纪越来越大,就会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价值是什么?什么是“活出使命”?

谈到“使命”,很多人会感觉陌生,因为这个词在生活中并不会经常使用。虽然不会常常意识到它的存在,但是我们却一直受它的影响。每个人都肩负着使命,这是我们在世上要完成的任务。无论是男女老少,在工作、家庭、学业上,都有各自所背负的使命。明白自己的使命并不容易,愿意践行更不简单,因为在践行使命的过程中,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使命的完成,必伴随着泪水、汗水与血滴。

基督徒的人生,要为完成上帝的使命而活。从基督徒信仰角度来讲,上帝创造我们每一个人,在我们生命中有祂独特且奇妙的计划,当我们明白神的旨意,并将它化为我们个人追求的时候,这就是我们的使命感。

简单来说,就是在人生道路上紧紧跟随耶稣,并与他人分享福音的好消息。耶稣在你里面活着,你就是祂在世上最好的见证。我们每一天无论做什么,都要仰望交托给主耶稣,并顺服上帝的带领,这是神所喜悦的。

立志为活出使命而活,意味着你虽然在世上过着平凡普通的生活,但仍能看到上帝在你生命中奇妙的的作为。我们要坚持做好每一件小事,就能带来巨大的改变。

活出使命是一场冒险之旅,每一个基督徒都应当勇敢前行。当我们真正为使命而活,就会发现传福音其实非常简单,因为分享信仰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不是重担。

无论何时何地,与上帝保持紧密的关系。当上帝感动你去做某件事,只要单单地顺服祂的旨意。

如果你信了主,却忽略了上帝的使命,那么,你的人生将不会有真正的满足感。当基督徒晓得为上帝的使命而活,就会“如鱼得水”一样,活出越来越丰盛的人生。

完成上帝的使命,应是基督徒人生最终的目标,并且我们所做的一切,应该锁定这个目标,若我们每天的路程都对准这个目标,就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在服侍神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明白祂的心意,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这样才不会感觉迷茫与失去方向。

耶稣是大使命的核心,藉着祂,我们才能参与其中,我们在耶稣里得以与上帝重新和好,也要效法耶稣活出有使命的人生。行出大使命并不仅仅是一部份人的呼召,而是每一个基督徒从耶稣领受的诫命。

使命,看似一个遥不可及的词语,但却是我们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求主帮助我们,让我们认清自己的使命,得着属天的能力,来完成自己的使命,活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第三名:周丽云(神恩堂)

《活出有使命的人生》
 
有使命的人生不仅仅是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在我看来,基督徒要活出有使命的人生,首先是与上帝建立亲密的关系。这个关系建立在拥有得救的确据为基础,并以神的话语为指南,引导我们活出上帝赋予我们人生的目的。虽然我不敢自诩已经完全领悟了上帝在我生命中的计划和蓝图,但我深知爱神爱人,特别是爱人如己是我一生要学习的功课。我心存感激,因为神将怜悯之心放在我内心深处。自我童年时期起,我在单亲家庭中成长,幸运的是,在少年时期接触到了基督教信仰,接触福音重生得救,并透过教会里属灵长辈们的关怀下逐渐茁壮成长。我很感恩蒙神的拣选并在教会中服侍神、服事人。我出生于砂拉越——民都鲁。在一次的短宣之旅中接触了内陆的原住民——本南族(是我们砂拉越中的少数民族之一)。我开始用国语(亦指马来文)和当地的本南族交谈,也尝试用他们明白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向他们分享我的得救见证,讲述福音。这个短宣对于我的服事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看到原住民的禾场广大,庄稼多而收割的人却少。牧者以及教会的长辈们也积极鼓励兴起新一代的年轻人担起传福音的使命,这让我深感共鸣之情!

完成中六学业后,我前往沙巴大学继续深造,并持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在我在沙巴度过的八年里,我接触到了另一个群体——无国籍社区。这些人没有被任何国家承认为合法公民或持有国籍身份。他们生活在边缘,无法享受基本权益和福利,往往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并经常受到社会的排斥。

我很感恩在透过教会里的救援与赈灾课程中得到人道救援主义的装备。于2020年疫情开始肆虐的时候,我们透过与教会弟兄姐妹的配合进入有需要的人群当中。特别是在疫情期间许多企业开始出现财务困难,纷纷裁员减薪,本地人亦都喊苦,更何况是没有身份证的无国籍群体?他们一旦手停,口也停。我们的社区救援小组也收到了许多 “白旗” 的申请,期望可以得到粮食包的援助。借此,我们运用所学,提倡社区 “扶贫计划” ,通过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家禽来满足家庭的食物需求,并教导无国籍儿童有关卫生、环保和道德品质的塑造。我非常感激上帝安排了与我有着相同使命感的同工和志愿者一同为这些未得之民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并不容易,但每当看到孩子们期待我们的到来和志愿者们离开时的依依不舍,这些场景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这种喜悦无法被脸上的口罩所掩盖!当然,这种敏感的服务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偶尔也会遇到身边朋友的质疑和反对声音。有些人认为这些无国籍群体并非本国人,不应享受教育、医疗等国民福利;还有人认为他们是社会问题的源头,参与这样的服务既危险又面临新冠病毒传播的风险。而我坚定的立场是: “上帝爱世人,不分国籍、身份、肤色和种族。上帝爱他们,我也爱他们。”

我立志以爱人如己的心态,关心弱者,并尽我所能去帮助那些在社会中被忽视或需要帮助的群体。透过一系列社区服务和关怀工作,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上帝要我活出的使命是为他人的生命服务,荣耀上帝并造福人群!

其他主题写作参赛作品

汭年(主恩堂)

《活出有使命的人生》
 
活出基督徒使命,对我而言,就是在生命里,就看到了耶稣,那样简单。
 
一个默默在背后耕耘的人,不是教会台前台后的服事者。但是却是送会友进出医院,送鸡汤,送食物,他虽然有病痛,但是他常说,我们一定要天天宣告神的圣名。我在他身上看见耶稣。
 
一个少年人,经历家庭破碎,心中有很多自卑感,但是愿意重新回到教会中,流着眼泪,大胆在台上的分享自己心中的感受,分享神在生命的作为,看见她笑,我看见了耶稣。
 
一个信主二十年基督徒,依然以神的家事为重。看重福音的事工。参与台前服事,台后服事,私下也做很多关心事工,福音预工,我在他服事上看见耶稣。
 
一个在非盈利机构工作者,参加了沙巴女性贫血工作组会议。有机会透过筹集的资料研讨,让更多医疗专家看到这方面的不足,改善沙巴女性贫血的医疗服务,如宣教士一样,改善当地生活环境卫生问题,在职场上,他的经历也看见耶稣作为。
 
一个妈妈,看见新闻报导现代孩子抗压能力低,容易自杀跳楼自残。她恐怕没智慧带领孩子,所以她坚定让三个孩子都从小儿童洗礼,并且在他们英文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加上H,如圣经中大写的H,代表神。从自己的名字开始认识神,也带到教会幼稚园,参与主日学。妈妈把孩子放在主手中,因为妈妈看见耶稣的作为。
 
一个喜爱音乐的人,看见远方友人困苦艰难,虽心痛,不能即时安慰拥抱,但是却自己录制弹琴唱歌的时候,传简送友人,让友人在痛苦中,因诗歌得到安慰,在她身上,也看到耶稣。
 
一群职业妈妈们,透过事工,花时间祷告探访关心,拥抱受伤疲惫的妈妈们,精心陪伴需要分享的妈妈们,我在她们身上看见耶稣。
 
一个语言能力不强的人,不太会说关心人的甜言蜜语,但是爱吃的他,总爱把好吃的食物分享给四周的朋友,我在他身上看见耶稣。
 
一个80岁老人每天发圣经金句给不同群组朋友圈。一般都被漠视,但他还继续发。我好奇了,但是他说,我年过80,一生岁月也多了10年,每天感恩起来还活着。哪一天你没有收到我的简讯了,也许我已经不再了。他没有体力精力挨家挨户传福音,或策划实行事工,但是他利用科技网络传达圣经经文与资讯,我在身上看到耶稣。
 
他们都是基督徒,在生活上,在职场上,在教会上,在家庭上,他们都活出基督徒的使命,从简单的开始。你决定了,现在也要开始吗?从简单的一步步得让人在你身上看见耶稣。

萧养政(神恩堂)

《活出有使命感的人生》

致:亲爱的主内弟兄
      非常感恩收到你的来信。信里知道你在属灵生命里的许多挣扎,尤其在传福音这件事上一直徘徊不前。信主多年,耶稣的大使命也听了不下百遍,但是却一直感觉很难要实践出来。午夜梦回,不懂经历了多少次的灵魂拷问。

首先,你需要在主面前安静自己,问问自己“什么是你这一生最大的追求?”基督徒与他人有着不一样的人生优先次序,若最大的追求不是建立在基督大使命的基础上,那就先别着急继续下面的内容。

搞懂了基督徒的使命并且真心接受它也是你的使命,才能带出使命感来。自此以后,你做的事,面对的人,都将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出来。就算当中有些插曲,它也起主导的作用。Matrix电影中的Neo,被呼唤醒来后,就立志要去唤醒其他在虚拟世界沉睡的人。你好比是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你不会一直待在这里。天父的家才是你永恒的住所。你是带着任务进入世界的特务。

神为你安排了一个职场圈子。你接受装备后进入这个圈子,但要确定持续保持着自己的专业水平,以至于你能不断的发挥影响力。不论做什么,要像是为主而做,不是为人而做。不需为着升迁而担心,努力尽上本分,神会在合适的时间点引你到合适的位置。

在职场上你会遇见各样的难题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平日的灵修能提供你力量去胜过诱惑和挑战。小组和教会的生活也是你的祷告靠山。我鼓励你在本分之外尽力帮助有需要的同事。当然最大的帮助是教导对方提升自身的能力而非亲自完成他的工作;必要时,需要动用你积攒的人脉,这都是为了福音的缘故。真诚的做他们的朋友。工作之外也保持和对方的互动。时机到了,你就可以和他分享福音或带领他参与教会的福音聚会。

若是你清楚自己的路,纵然路上有小石头,你也会绕过去或跨过去,而不会停在石头面前耗费心力。留心听听自己内心的对话:“我不会”“我不行”“别人这样/那样看我”都是小石头,是一种精神内耗。尝试用“我可以学”“我可以寻求帮助”“神看我有价值”来代替吧。圣经说“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神的心意是塑造你成为更加合神使用的器皿。

一个人努力,不如一群人的努力。耶稣的大使命是对一群门徒说的,因此我鼓励你将这使命传递给身边的基督徒,让他们也在神的国度里有份。别忘了耶稣的大使命里有一份应许,就是“他常与我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这是多么大而有力的应许。神既是我们的后盾,你就放心去执行你基督徒的任务吧!
 
你亲爱的弟兄,
萧养政 敬上

杨豪杰(斗亚兰布道所)

《活出有使命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我们身上每个部分都是神荣耀的创造 ,我们的出生 ,不是偶然 ,是神美好的安排 ,而我们在世上的责任就是践行使命。 使命是一个具有行动性的词句 ,其中还必须附带着一个顺服并且尊主为大的心态。要知道我们每个人活着是因神的恩典 ,从我们成为上帝儿女一分子的那一刻起 ,就有了自身的使命 ,传福音。不过 ,我们应该在执行这件伟大的使命之前 ,还有一些简单但又很重要的事件是必须被履行的 ,而这些事也可以成为我们在实践大使命前的小使命。

第一 ,做一个清楚自己身份的人。我是个学生 ,此时我是位参赛者 ,而在看只篇文章的你是我的评审。在日常的生命中 ,我们扮演着许多的角色 ,从少童到老年 ,在这段成长的路程中 ,我深信我们都会经历不顺的光景 ,失败的成绩 ,不完美的家庭 ,损友的影响 ,情欲的诱惑等等 ,我们都成失败者与受害者。但在这一切种种发生的时候 ,唯有我们属神儿女的身份不会改变 ,然而当患难如同海啸向我们席卷而来时 ,上帝儿女的身份会就此被我们抛在脑后还是在自己的位置上站稳?

第二 ,做一个活在神爱里的孩子。日光之下无新事 ,非常适合用来形容我们属世的生活 ,不平等不公平的事情 ,已经屡见不鲜。如果某天我们或身旁的人正经历着不平等的对待 ,我们会怎么办?在背后打抱不平吗?咒诅他们吗?但这样会彻底解决我们心里的不甘吗?不!这样不仅会导致我们内心关着一个仇人 ,还会产生苦毒。因此 ,我们与其在心里埋怨 ,倒不如将目光定睛耶稣身上 ,让他以源源不绝的爱充满我们 ,好让我们能爱周遭的人。

第三 ,做一个生命有见证的人。我真正认识耶稣以及真正成为一名基督徒也有五年了 ,在这期间我一直经历着神对我的爱与眷顾 ,我感谢他在我跌倒时赐给我够用的恩典 ,感谢他在我迷茫时为我指引方向。现在不妨问你自己 ,我有生命的见证吗?若有那将会成为你履行大使命时的助力 ,因为这证明神不是单单坐在高天的宝座上 ,而不只是从天上静观着我们人类不停地犯罪与受苦 ,因为他從高天伸手抓住我 ,把我從大水中拉上來 (撒母耳记下 22:17)而且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约翰福音 3:16)

你问我活出有使命的人生容易吗?我的答案是 “不容易” ,生活的试探与诱惑是难免的 ,但你问我这样会阻止我爱神的心吗?我的回答是 “不会” ,因我信他是位爱我眷顾我天父 ,我灵魂的好牧人以及生命中的指路明灯。我愿意靠着神的帮助活出有使命的人生。

戴秀华(宣恩堂)

《活出有使命的人生》
 
使命,指的是派遣人去办事的命令,比喻重大的责任。然而,身为基督徒,我们的使命是什么呢?我们的神给我们颁的是怎么样的命令呢?我们身肩了什么重任呢?使徒行传1:8记载着:“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原来,我们最大的使命是要传福音,做主的见证。那我们要在哪里传福音呢?教会,办公室,网上,家里…… 好吧,其实走在马路上也可以。

在我看到这题目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太难写了,因为我羞愧,一直以来,我不知道有这样的使命吗?不,我都知道,只是没有去行。我不只没有去行,我还背道而驰。特别是我在公司像一枚炸弹,谁碰一下都会燃起来,尤其是在忙碌的时候,耐心都耗尽了。虽然事后都会反省,可是我都觉得主怎么不会原谅我了,毕竟频率太高。哎呀!怎么会有那么凶的母老虎呢?主啊,原谅我,我都没有在荣耀你的名。约翰福音13:15教导我们:“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现在想想,耶稣受的逼迫不是更多吗?他不是更辛苦吗?他却依然活得圣洁,依旧那么的爱我们。

可是。。。可是。。。我还是有值得鼓励的时候的。例如:我有在教会服事当领唱,带领会众一起来敬拜赞美我们的神。在服事的时候,我们要记得我们是为主而做的,这样就不会有什么好抱怨的。当别的领唱队找我们帮忙领唱,我们就要想是主让我们服事的,我们会拒绝吗?我们好意思跟主说,主啊,我不要,我不行,我不可以吗?我们还不得战战兢兢努力练唱,为主呈现最好的吗?而且,也有一种说法,是说,服事这种事情,是越服事越甘甜的。欢迎大家一起尝试,一起越来越甘甜。

我最有使命的一次经验是公开在网上报佳音。我召集了几位小伙伴一起下载了唱歌软件,邀请了牧师,还找了好多首圣诞歌的伴奏导入那软件,还用心的配上歌词了。在平安夜那天下午,我们一起聆听牧师分享信息,一起唱圣诞歌,一起欢庆耶稣基督的降生。希望我们这个活动今年也可以再办,让更多的人听到这大好的信息。

回顾我的人生,我实在没有活出什么有使命的人生,所做的也都微不足道。我只能放眼未来,期许自己能够照着主的榜样行,能够荣耀主的圣名。

郑丽芬(颂恩堂)

《活出有使命的人生》
 
活出有使命的人生~从修身、齐家开始。

一个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最重要的就是要活出有使命的人生。基督徒最大的使命就是见证主恩,广传福音,领人归主,扩展神国了。

保罗在林前9:16~17 :
我传福音原没有可夸的,因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我若甘心做这事,就有赏赐;若不甘心,责任却已经托付我了。

马太福音28:19~20;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 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可见传扬福音是作为一个信徒应尽的本份,是对父神的一个感恩回应。因为我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既不是靠着行为称义,也不是靠着行善获取,而是白白的领受这从神而来的救赎恩典。而神的心意乃是,万人得救,不愿一人沉沦。将心比心,把福音传给未信的人,乃是当尽的责任与义务。

有鉴于此,但传扬福音也必须俱备有个人生命的基本素质作为后盾。那就是个人的生活作息,是否在生命中有好的见证,有基督的馨香之气。是否有得到众人的肯定,若是本身生命没有好的见证,言语讲说实在令人难以顺服跟随。
礼记. 大学;欲明明德于天下者,须先修其身、齐家、而后才能冶国,平天下!

提前3:5: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会呢?
可见福音之道,要活出有使命的人生,同样要从修身,齐家开始。父母/长辈是家庭的领导者。说话行事,言语行为都成为幼辈的楷模。所谓言教不如身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女能否成龙成凤出类拔卒,还真应了还看上一代!

箴言9:10,“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遵守神的律例典章,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将信仰融入生活中,生活中彰显信仰的馨香,表里一致,才能以身作则成为有建树的一家之主。

自身有了好行为,在家庭中才能有长者風范。身教强过言教,凡事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作为典范。上贤下孝,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和睦天伦,这才是齐家之道!

对内家庭健康和睦,喜乐祥和。对外待人接物不存私心,礼仪兼顾务求圣洁就是金字招牌。口碑是別人给的,尊荣是用行为掙回来的!

走在人群中,当中若有未信主的亲朋戚友,高管下属等,虽然他们未曾听闻福音,但卻会因你的好行为被吸引住。花香蝶自来,人善人亲近。交情旣成熟,传他福音不为难!

上帝是何等的尊贵、荣耀、偉大;我们活着,就是要敬畏祂,信靠他,传杨他!活出有使命的人生,就是作为基督徒的一生最大的使命。阿门。
陈舒薇(思恩堂)

《活出有使命的人生》                          
 
曾经听过一名老师问学生,什么叫做使命? 聪明的孩子眼珠子转一转说:“使命就是一个人被吩咐去做重大的事!” 身为基督徒的我们,都清楚知道自己背负着重大的使命! 耶稣说:“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做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马太福音28:19-20)如果连我们基督徒都不去传福音,那还有谁能听到福音呢?

我们在路加福音书也看到耶稣用多个比喻来讲述得着失丧生命的可贵,一个罪人回转向神,是死而复活,失而复得,欢喜甚大!(路15:7; 15:10; 15:24)  耶稣祂看重每一个生命,祂不愿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得后书3:9)。所以,基督徒的使命是清晰的,更是责无旁贷!  但,在这个到处充满诱惑,充满试探的世界里,基督徒该如何活出有使命的人生呢?

互联网是一个让全世界共享资源的平台,很多资讯都是在弹指间垂手可得。在上帝的精心策划下,传福音的使命也随即搭上这班列车。短篇,福音信息,诗歌,福音戏剧,灵修材料,见证分享等等,也纷纷涌现在网络上,让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都可以听到,看到並学习神的话。信道就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透过互联网,我们可以善用上帝所赐给我们的恩赐来完成我们的使命。我们可以用口述、文章来分享我们的见证,用悦耳动听的歌声,乐器来赞美神,把圣经故事作成动画片、戏剧或视频来传递神的话,让神的爱、恩典、荣耀可以无极限地在世界各个角落彰显出来。

也因为一场疫情,助长了互联网,许多的活动,包括商业,学习,甚至教会事工,崇拜,传福音已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感谢主,在祂的允许下我得以参加了一场由马来西亚和沙巴卫理布道部联办的线上华人启发。线上的启发可以拉近全球人类的距离,今天,不轮你是在世界的那个角落,只要你愿意参加,只要你可以迁就课程的时间,一切都不是问题。虽然我不曾很正规的上过四律,也不太懂得如何靠着四律的技巧来与人分享福音, 但是,我看到这网络平台的爆炸力!教会的宣教事工也可以藉由互联网达到事半工倍的果效,当中也省略了许多繁杂程续,时间,开销等。感谢上帝,祂让我们的教会看重传福音,也开始了线上启发!

当我们还在罪人的时候,主耶稣和我们的罪已经一并被钉在十架上,赐给了我们救赎的恩典(罗5:8)。基督无条件的爱,实实在在的实践在我们每一个信祂的人身上! 我们最好的回应就是竭力地把基督的爱给传出去,让身边更多的人得享福音这个好消息!但愿你我都可以从拾初心,活出有使命的生命,为得不朽坏的冠冕努力吧!

吴克盈(神恩堂)

《活出有使命的人生》
 
前阵子,正好看到我们国家的内证部因为某公司所发行的彩虹手表系列与性少数意图有关就充公了这系列的手表。虽然身为基督徒,圣经上对男女的创造的旨意是说的明明白白,但是如果我们把信仰在这个多元种族的国家里政治化,生活化,这确实是我们希望看见的吗?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压力的时代,无疑要活出有使命的人生是越来越困难。尤其是在后疫情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得更加的紧凑。面对着日益增长的生活成本,不少的年轻人开始了斜杠的生活,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维持他们那高消费,注重仪式感的社交生活和那颗喜欢到处旅行的心。
 
然而身为基督徒,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但是我们不属于这个世界。这个概念你不觉得很吊诡吗?虽然我们一直被教导“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要把我们的眼光定睛在神身上,上帝必看顾和保守紧紧跟随他的人,但是生活上因为要紧紧地跟随神而要附上的代价却是每天都真实的在发生。这意味着你需要放弃一些的机会或一些唾手可得的“好处”。这是一个笑贫不笑娼的大环境,有时候不免会问自己到底在坚持什么?看看身边很多的“基督徒”不也是这样吗?不然就是一群的基督徒活在自己的象牙塔中与世隔绝,没有教会以外的生活圈。难道这又符合神对我们身为门徒的旨意吗?
 
当我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样令人安慰的解答。如此的坚持行走在神的道路上不为什么,只是为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有脸来面对神。活出有使命的人生,意味着把你的信仰融入你的生活,以荣耀神的名作为你人生的唯一标准。马太福音 10章16节如此说“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我们的神是智慧的神,他一定会看顾和带领他的子民,活出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美好的旨意,只要我们谦卑的来到神的面前寻求他。
 
我们从圣经中看到以利亚的故事时,也会是对我们很大的提醒。当以利亚误以为只有他一个人在背负主的轭时,上帝对以利亚说还有七千位未曾向巴力屈膝的。虽然奔走天路的这个过程看似孤单,但是如果你认真留意,不那么的自我为中心,放下你自己的骄傲,你一定会发现你其实不是一个人,你的同路人们也在默默地在坚持着。
 
我们常常觉得主的轭是困难的,沉重的,是因为我们无法放下自己心中看的见或看不见的偶像,无法谦卑自己来照着神的教导行。但愿我们都能在这条活出有使命的人生道路上,彼此扶持和鼓励,以足够的爱和怜悯来看待我们自己和我们身边的弟兄姐妹们。靠着那加给我们力量的,凡事都能!

方惠玲(神恩堂)

《活出有使命的人生》                                   
 
什么是使命?我也曾经问过自己。虽然不是很清楚,但活着就是要向前看,不浪费时间,让每一天的生活过得有意义和价值。身为基督徒的我更容易活出有使命的人生因为耶稣升天时就赐下大使命。然而,基督徒的身份带给我更多的使命感和责任。

耶稣在世短短三十三年,主要工作就是教导和医治。我很有福气,因为有机会在主日学当中服侍至今大约二十年。从刚开始谁是约翰、约瑟都分不清楚,到今天可以在成人主日学担任老师。回首这二十年的服侍道路,一路都是主的恩典和带领,再加上人的顺服和学习。

许多人都害怕成为主日学老师,曾听会友说主日学就像是贼船,上了船就下不了船。对我而言,主日学倒像一艘福音船。它带领我畅游在真理的海洋中,帮助我更深认识上帝的属性。箴言9章10节告诉我们“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虽然我的知识和能力有限,但我所信靠的神是一位无所不能的真神。

教会有句口号是“不是老师就是学生”。人的一生是不进则退,没有原地踏步的可能,因为世界和环境都在不停的改变。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圣经是一本天书,记载了神的创造,人的堕落和神的救赎。我们若想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原则就要好好学习圣经,帮助我们活出有使命的人生。

教导的服侍看似老师在教导学生,需要备课,花时间找资料,但最终是老师得益最多。在教导的服侍过程,老师的心愿是希望学生的生命被建立,能经历上帝赐予我们的各种美善。可很是多学生不愿响应长久学习但我们要不断鼓励和劝勉使他们自己爱学习和主动参与。有句谚语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只有老师辛劳的付出才有可能看见结果累累的一天。

上帝的救赎工程是信靠耶稣,生命回转,今生有盼望,死后有永生。信道是从传道开始,但愿每位信徒明白并参与在这伟大的计划当中。我们愿意学习和勇敢向人传讲福音,让这计划早日实现。

涂基美(神恩堂)

《活出大使命的人生》
 
耶稣复活后,命令祂的门徒的大使命, 我常常以为就是名符其实的“大”,是一份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前,每次牧师、讲课老师提到,都是羞愧难当。可是,这又是主耶稣的命令,我该怎么做才能实践呢?

根据史普罗博士的解释,使人作门徒并不是仅仅传福音就好了,而是要带领人作基督的门徒。根据维基百科的解说,门徒指的是我们1)对信仰不仅是相信,更愿意将2)自己交托、3)亲身实践,4)并接受、传授信仰的管教与训练。如此说来,这都是身为基督徒每天都在努力做的事情,不是吗?

我会说:我是家庭主妇,身边围绕著都是自己的家人、亲朋好友、教友…..。不像在职场工作的人,他们接触到的人何其多。 他们一天碰到的人可能比我一个月接触的人还要多。我也会找借口说: 我的胆子小、口才不好,如何能实践这份大使命呢?

大家都知道行动胜于言语。身为基督徒的我,如果去参加同学的聚会、家庭节日聚餐的时候,自己的言谈举止、价值观、处理事情的方式、面对难处的心态和他们没有两样,又如何吸引别人也想成为一个基督的门徒呢?我本身所谓的信靠神、交托给神并亲身实践神话语的一言一行在哪里呢?要使万人作神的门徒,必须自己有一个圣洁的生活,一个让圣灵掌控的生命。生活中有一个又一个美好的见证,才能吸引别人归向主。

以前,只会把家人“装饰”成一个节日的基督徒。 以为鼓励他们参加主日学、主日崇拜、团契活动就足够了。其实并非如此,自从参加了一些查经班之后,才知道自己可以为他们做的很多。第一,迫切为他们做洁净、全副军装祷告。第二,为家里发生的大小状况,多赞美感恩,少抱怨。第三,举办家庭礼拜,用神的话培训、训练他们,让他们的生命是以神的话为根基,让他们的灵命都能茁壮成长,让他们的生命都可以影响他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教会是一个认识神之后,可以让我们展现爱心的地方,我认为一个没有爱的地方,是不足以吸引外人来归向神,也不足以支撑教友的全然委身。更多的时候,我们的爱心只是能够去帮助人,而没有勇气去纠正一个人的错误?这里对我们每一人都有很大的提醒。

神赐给人不同的恩赐是为了荣耀神、做祂的工作,让更多的人来认识祂,而不是让我们自义….,也不是让我们白白浪费。我们只不过是祂手中的器皿,需知道一个基督徒并不是一个基督的门徒,所以,我们要善用自己的恩赐去帮助、培训教友成为背著十字架,真正跟随主的门徒。
所以,求神来建立我们、复兴我们的生命,让我们可以从自己、从家里、从教会活出大使命的人生。

林淑芬(主恩堂)

《活出有使命的人生》
 
使命是一种他人赋予责任的任务,我想每个人从出生到年老都肩负不同的使命,而这些使命也会因着成长的岁月变得不大一样。
 
我是一位的补习教师,有幸教导小学生科学科目。当中有一个单元是谈到关于人类的成长阶段。从婴孩迈入儿童,这个孩子的生命就不断被赋予“使命”。从出母腹的那一刻,呱呱坠地开始,宝宝首先就得学会放声大哭,哭声越响亮,表示这个孩子是健康的,是平安的;哭声越响亮,表示这个孩子顺利履行了第一个活下去的使命,是带有坚强生命力的报喜讯之哭声。

然而,人生旅程才将要开始。宝宝需要学习在全新且陌生的环境中生存。他要学会吃东西,经历生命过程,才可以让自己踏入下一个阶段的“使命”培训。看似脆弱的生命,却因为单纯而变得无惧,变得勇于尝试新鲜事物。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旅程,是年幼的孩子学会生存的本能。

反思这个阶段的成长,无疑唤醒我初信之旅的画面。当时的我,也像这个宝宝的生命一样,经历许多的属灵喂养,促使我不断成长,长大成熟,成为一个脱离基础生命的基督徒。希伯来书 5:12-14 这样说:“看你们学习的工夫,本该作师傅,谁知还得有人将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你们,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练仁义的道理,因为他是婴孩;惟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于是就有了步入少年时期的新“使命”。

这段经文不断提醒我一件很宝贵的事,那就是属灵生命不进则退的道理。我清楚知道主耶稣不会松开我的手,他会紧紧抓住我。年少时期,我经历了天父的医治,我体会到上帝是何等的爱我这个不配的罪人。他呼召我赋予我尊贵的身份。在基督徒老师的带领中,我被赋予另一个阶段的“使命”栽培。我开始自动自发参与查经小组的分享,也学习仿效耶稣基督爱人的榜样。我开始自己吃灵粮,也与人分享福音好消息。这个时段的我,犹如儿童步入少年阶段的孩子,想要尝试更多的来突破自己,使自己更加成长。

青年时期,来到沙巴大学深造。我参与翠华园主恩堂的大专团契。聚会模式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当时候还是新生的我,在还没完全预备好的情况之下就担任了小组长的角色,带领一个小组。这个时候的我,已经走到成长过程中的另一个阶段。我是基督的小小精兵,赋予带领更多的大专生来到主耶稣基督的跟前,让未听见福音的朋友们可以认识耶稣,接受福音好消息。这是我经历另一个层面的“使命”。这个使命让我间中经历挫折,也面对不同的信仰张力。然而,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神,我结出了果子,我在主耶稣所颁布的大使命上有份!我相信这份使命,神既已托付于我,他必赐予我担任使命的能力。求主坚固我,也愿我一生都学习谦卑受教,殷勤服事,求主使用我的生命。

人的生命如此短暂,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担负更多的“使命”。但愿自己如同一粒麦子,愿意落在地里死了,让自己被掩埋被用尽,靠主来结出许多子粒,经历生命的奇迹。感恩自己的职业让自己获取许多反馈,更藉着年会所推动的图图写写的平台,让自己透过人的生命周期反思自己的基督徒生命,以文字留笔,成为将来的提醒。让我们勇敢挑起不同阶段的“使命”,活出精彩的人生!阿们!

Picture

第一名:黄爱华(主恩堂)
《路》

Picture
《路》 通往天堂唯一的路就是接受耶稣基督的救恩,唯有借着祂才能到父那里。 这条路是崎岖不平的,有高山,有低谷,它是条先苦难后荣耀的路,这条路除了要有信心还要坚持到底。我们不能凭着自己去创造自己的路,因祂是道路、真理、生命。一路蒙主引领,顺服神的旨意必能走上一条蒙福的路。 “人的脚步为耶和华所定,人岂能明白自己的路呢?”(箴言20:24)

第二名:林利镁(颂恩堂)
《曙光》

Picture
(詩篇:119:105祢的話是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
 
神的話就像黎明中一道曙光。透過神的話,看見神的愛,創造光照遍全地,滋養生命。在黑暗中更顯光的重要。神的話充满能力,就像光散發一股暖流穿透著溫暖,帶著赦免、醫治、剛強,教導及鼓勵人心的力量,並應許賜於人更多的信心與祝福。當人在黑暗中迷失方向墜入試探中,神的話就像曙光能引導人分辨是與非,藉真理成為生命的指南針,保守人走在蒙福的道路上。不偏行己路。

第三名:陈文杰(神恩堂)
《永恒的光》

Picture
天刚破晓,仿佛上帝永恒的光照破一切黑暗。真理是光,真理是永恒,有光带领,在黑暗中无需惧怕,一定要记得,把上帝抱紧,把自己对上帝的信心稳如泰山,比沙巴神山更稳重,迎接光明。

还记得每一次我遇到困境,被黑暗包围,我都是恳切祷告,关关难,关关过,深深感受到上帝与我同在。你是否也是跟我一样呢?

其他图与文参赛作品


Picture

第一名:张靖儿(佳恩堂)
《落叶》

Picture
后园里有几棵树,每天都满地落叶。清扫落叶就像无止境的工作!起初尝试让更多的叶子掉落一次过清扫,隔天就不需再清扫,但还是有落叶。面对压力时,希望立时解决一切,不再忧虑,每天必有落叶,也必然有忧虑。现在不再忧虑,而会在属灵中找到喜乐,倚靠上帝供应一切。「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太六:34


第二名:陈颖秀(思恩堂)
《信仰的传递》

Picture
从小我就很羡慕那些朋友是一家人一同来到教会。为什么他们是三代一同来教会,而我的爸爸却是多年的慕道友。今天我依旧记得一位教会婆婆在病重而且记忆衰退时还不断地劝导我要记得带爸爸去教会,不要放弃向他传福音,要为他祷告,并提醒我要向后代传递这个信仰。所以信仰不仅是向未信的家人分享,且要向未来的后代分享,让后代认识我们唯一的神。

第三名:黄婉茵(圣恩堂)
《恩典的源头》

Picture
某天…老公打开引擎盖要维修时,我突然发现里面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零件,就说发明车的人太厉害了,太聪明了,老公就回我那创造“人”的不是更厉害吗?顿时就在反思对啊创造我们的上帝不是更厉害吗?
 
虽然我们人类造车能力非常出色,但却忽视了自己的创造者上帝,而我们人类只是被造者,我们的能力智慧都是来自上帝提醒我当我觉得自己很厉害时,骄傲不需要上帝时,不要忘了是谁赐智慧,赐能力给我,同时要怀着谦卑敬畏的心 ,并归荣耀与主,而不是自己,因为万物都是从神而来的,也是祂所造所爱的。

其他画与文参赛作品


Picture

Hadiah Pertama: Chian Siung Ping (Xuan En Methodist Church)
"Saat Ku Sesat"

Picture
Dalam hidup ku, pernah aku sesat hilang arah, pernah mengeluh dan menyalahkan tuhan dengan dugaan yang diberikan kepada aku, pernah hilang kepercayaan dengan Tuhan, pernah jauhkan diri daripada tuhan. Sampai saat pemikiran aku menganggapkan aku tidak perlu ada Tuhan di sisi aku. Lama-lama, aku terasa sunyi dan sentiasa hidup dalam kebimbangan dan juga rasa gelap jalan depan, semua tidak menentu. Akan tetapi Tuhan Yesus tidak pernah meninggalkan aku, dia telah mengarakan kawan-kawan di sekeliling untuk membantu dan membawa aku kembali ke depan Tuhan Yesus. Dalam Alkitab Yesaya 41:10 telah mengatakan “janganlah takut, sebab Aku menyertai engkau, janganlah bimbang, sebab Aku ini Allahmu; Aku akan meneguhkan, bahkan akan menolong engkau; Aku akan memegang engkau dengan tangan kanan-Ku yang membawa kemenangan. “ Ya, itu adalah benar! Dalam apa-apa cabaran dan keadaan pun, Tuhan Yesus sentiasa ada di sisi kita dan tidak akan meninggalkan kita! Dia pasti akan menunjukkan satu jalan yang telahnya rancang untuk kita! Kasihnya tiada tandingan sehingga selamanya.

Hadiah Kedua: Tai Siew Fah (Xuan En Methodist Church)
"Kehadiran Roh Kudus"

Picture
Dalam Alkitab Yohanes 14:6 Kata Yesus kepadanya: ”Akulah jalan dan kebenaran dan hidup. Tidak ada seorang pun yang datang kepada Bapa, kalau tidak melalui Aku.” Sedangkan Tuhan Yesus telah menyediakan jalan yang dia rancang untuk kita semua, akan tetapi kenapa kita masih mencari lagi jalan lain?

Jalan dalam gambar ini telah mengingatkan saya bahawa jalan rohani yang kita lalui. Walaupun ia amat memenatkan seperti mendaki gunung dan perlu berjalan sendiri sehingga habis, tetapi Roh Kudus sentiasa ada dan menemani di dalam hati kita.

Apabila kita berjaya sampai ke puncak, kita akan melihat pemandangan yang indah dan tiada tandingannya. Sama seperti apabila kita menamatkan jalan rohani ini, kita boleh menikmati segala sumber dan keindahan yang ada di syurga.

Hadiah Ketiga: Ting Chooi King (Sy En Methodist Church)
"Gift from God"

Picture
It's so wonderful and blessed to get gift. Both plants are a gift from a brother and an bakery uncle. I love it so much. It's so nice to see it growing so well at my house and provide fragrance from the flowers.

"For we are a fragrance of Christ to God among those who are being saved and among those who are perishing." 2 Corinthians 2 : 15

Gift from God is as sweet as this. God give us so many gifts and blessings so that we can live with good example that give fragrant to people surrounding. The best gift, was, is, and always will be JESUS. Thank God for His gift that words can't describes!"

Others

Picture
Perjalanan Hidupku
Lee Mei Yueh (Xuan En Methodist Church)

Saya ingat kembali di saat saya dan keluarga pertama kali memandu dari Lahad Datu ke Miri Sarawak, perjalanan ini walaupun penat tetapi kami bersyukur kepada Tuhan kerana adanya perlindungan dari-Nya dan kami punya peluang melihat keindahan ciptaan Tuhan.

Seperti gambar di atas, jambatan Brunei ini mengingati saya seperti perjalanan hidupku yang panjang dan mencabar, namun setiap langkahku memerlukan tangan Tuhan yang melindungi. Dalam buku Ezra fasal 7 ayat 27 hingga 28b, saya percaya setiap orang kepadanya dipercayakan tugas pelayanan hingga pelayanan tersebut dapat terlaksana sesuai dengan rencana Tuhan.
Saya merasakan perjalanan kehidupan saya tidak kira dalam pekerjaan mahupun pelayanan, memerlukan campur tangan Tuhan. Dan saya memohon agar segala perjalanan hidupku dijadikan bait suci Tuhan yang kudus dan yang tiada bercelah.
Walaupun perjalananku panjang dan berliku-liku, namun saya percaya Tuhan telah memilihku sebelum dunia ini dibentuk. Saya berdoa dan meminta Tuhan tidak melepaskan tanganku di saat ku memerlukan seperti di buku Yesaya 41:13, Sebab Aku ini, TUHAN, Allahmu, memegang tangan kananmu dan berkata kepadamu: ”Janganlah takut, Akulah yang menolong engkau.”

Selagi saya masih hidup, saya bersyukur adanya Tuhan di dalam hidupku menjadi kawan dan Juruselamat ku. Biar hidupku menjadi saluran berkat kepada setiap orang di samping ku.

Terima kasih Tuhan, Tuhan itu baik. Amen.

Picture

第一名:陈慧恩(思恩堂)-10岁
《赞美的力量》

Picture
我喜欢玩手机,因为手机里有很多吸引我的东西。可是,每个星期天我去到教堂参加主日学时,我发现有另一个更吸引我的事情,那就是—老师带领我们敬拜赞美。敬拜赞美时,我发现歌唱赞美神更吸引我,而且我完全忘记了手机的存在。就像图画中的手机被我们赞美的歌声吓跑了。赞美的力量好强大!

第二名:柯昌恩(颂恩堂)-6岁
《美丽的圣诞节》

Picture
我们教堂的圣诞树很大棵,很高哦,上面掛了很多灯一闪一闪的很美丽!
我喜欢圣诞节,妈妈买美美的衣服給我,我穿的美美的去教堂跟耶稣一起过生日!

第三名:陈颖慧(救恩堂)-7岁
《赞美的孩子最喜乐》

Picture
这是我的教会。我喜欢听爸爸和妈妈唱诗歌。我最喜欢主日学老师教我唱【圣灵的果子】。我要和爸爸,妈妈还有好朋友一起唱诗歌赞美天父。

其他儿童画与文作品

0 Comments

亚洲华人基督徒关怀研讨会-《最大契机》

25/9/2022

0 Comments

 
耶稣再来之前,​世界将面临战争侵略、社会动乱、经济崩溃、
​瘟疫蔓延、难民散居、食物危机和爱心冷却。

然而,我们可以怎么做?

由全人关怀团队主办的《亚洲华人基督徒关怀研讨会 - 最大的契机》将于10月14-15日假巴色会丹容亚路堂举行。有意报名参加者,可点击: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Ydoujgspac80JK7QKwFPyee-9rc2mioRN3mEqRLcoyQmq_g/viewform
Picture
0 Comments

2022年图图写写创作比赛成绩及参赛作品鉴赏

19/7/2022

0 Comments

 

参赛作品鉴赏

主题写作比赛 - 主题:《疫情后的反思》(可从信仰、家庭、宣教角度书写)

第一名:吴莉雯(神恩堂)

两年的疫情, 说长不长, 说短不短, 竟也一溜烟的逝去了。若不是为了这个比赛, 我想我也很久不会动起我的手指去写文章。 也感谢这个比赛, 让我有时间安静下来去思考这个值得让人深思的题目。

当疫情一开始爆发的时候,身为药剂师的我,在原本不忙碌的药剂行里,跻身一变, 变身超人。每天的行程就是忙着接待接踵而至的顾客, 并且安慰紧张害怕的人群。看着失望离去的背影,看着有些人脸上皱皱脏脏的口罩,看着恐慌的群众抢购各种流言蜚语安利的防疫品,这让我不禁发现,原来每个人在面对疫情冲击时, 心里所涌出来的恐惧, 慌张,是多么让人手足无措,生命的优先秩序甚至瞬间被疫情无情地打乱了。

当口罩变得比金钱还珍贵,当病房不再是有钱就住得到,当全球的人的自由或行动受限,当看见人的笑容变成奢侈品时,很多人开始抱怨这场疫情。有些人开始想寻找疫情的源头,似乎期待着找到始作俑者时,一切就会恢复正常。有些人努力祷告着,希望神能够停止疫情的爆发。这让我不禁在想,我的天父爸爸在想什么呢?

“爸爸,祢所创造的世界好像停止运转了,街上毫无一人,仿佛失去了之前的活力。”
“爸爸,你在哪里呢?他们都在寻找你,想叫你停止这一切, 就好似那一天你使风浪平静。”
“爸爸,教会里的人不见了,你是不是也在伤心呢?”
“爸爸,这场疫情,你有什么话要告诉我吗?”
“孩子,你看见我所创造的美丽大自然吗?这正是大地海洋最棒的自愈时刻呢!你看到了我所看到的吗?”
“孩子,为什么寻找我呢?岂不知我一直都在你身旁吗?只要你愿意安静下来,你就会发现我一直都在。”
“孩子,教会不见了吗?那可是我最不愿意看见的事呢...你再看一看, 再瞅一瞅, 是不是更多的人听见我了呢?”
“孩子,为什么忧虑呢?岂不知一切都是我所创造的吗?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

原来。。。祂就是每一个人在生命中寻找的答案—平安和盼望。原来。。。这个世界可以千变万化,今年可以是疫情,明年可以是战争, 后年可以是饥荒、暴动事件、百物上涨等, 搞得人心惶惶。但是,这些还重要吗? 现在我的心可以是暖暖的, 因为我知道天父爸爸向我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我末后有指望。世事虽有改变,但我的天父爸爸永远不变,祂定意与我同行,祂也将会是我胜过生命难题时最大的盼望及引路者。感谢主,借着一场疫情,不断地提醒我,祂是赐平安的主,祂是掌权的主,祂更是最爱我的主。最后,愿每一个人都能在这个疫情中听到神对你说话,并体会从神而来的平安喜乐。我在疫情中重整了生命的优先秩序,重思了神在我生命中的恩典,那你呢?

第二名:吴克盈(神恩堂)

2020年全世界迎来了历史性的一件事,那就是新冠病毒。很感恩当全球世界都在因为这个前所未有的病毒而人心惶惶的时候,我刚好因为碰上大斋期间决志戒掉所有的社交媒体,恰恰相反地在这段时间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沉淀期。

在那段关在家,没有无线网络,只有手机那少的可怜的上网配套的期间,我开始多了很多的时间来反思。我开始把时间专注在自己的生活和信仰上。身为将近10年游子的我,第一次意识到了自己亲自下厨的意义所在,也开始对下厨提起了兴趣,每天用我那有限的网络看视频学习煮饭。之后我的兴趣又从下厨转到烘焙,因为我想用这个新的技能来服事我的小组组员,也在烘焙的过程中找到了兴趣。

我也在那段期间看完了积累已久的属灵书籍和跟朋友一起完成了为期40天的标杆人生让我灵命上得到喂养也收益良多。那种因为每天都有时间亲近神,从神而来的属灵亮光,让我感觉自己跟神亲密了不少。还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那段时间,也透过网络和朋友的帮助下学习了新的乐器-尤克里里,为将来的服事制造多一个可能性。

疫情之后,让我惊觉原来我是可以改变我现有的生活模式和方式,它开启了我探索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好奇心。它把我原有的生活节奏和次序重新打乱,让我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我最大的改变就是我开始学会经营和掌控自己的生活。我开始在我忙碌的工作中找寻找平衡,也更加珍惜人与人之间可以相聚聊天的机会。

我开始细细的感受我身边的每一样人事物,因为疫情后让我意识到没有一件事是理所当然的。我开始更珍惜我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们,也更愿意把自己心里的感受换成行动或言语来表达,或放低身段来化解藏在心里的疙瘩,也让我意识到画界线的重要性。我很喜欢我在《我的存在本来就值得青睐》里对到关于界限的这段话与你共勉之:-
“设立界线,并非将不重要的人推得更远,而是把重要,深爱的人,拉得更近,抱得更紧。”

虽然我不能说感恩有新冠病毒,但我在这将近三年的疫情期间确实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了神的看顾,保守,引导和同在,也让我更清楚的知道神在我身上的美好旨意。

第三名:郑丽芬(颂恩堂)

Picture
一个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宛若惊涛拍岸,翻转了整个世界的常规!

2020年3月18日,传来行动管制令,在朝在野,无不人心惶惶,夜不安枕!时至今日,已两年有余。幸有疫苗的硏发与接种,才使紧崩的弦得以稍歇。今年五月,疫情稍缓,各领域才得以全面复苏。

在疫情猖狂期间,不谨是面对许多措手不及的生离死别,生活上更是面对了许多不便,学校停课,社交保持距离,一些行业须暂停营业等。许多人被这突如其来的灾情冲击得手足无措,有的经济陷入困境,有的失业,有的断坎,真是哀鸿遍野,情何以堪!

在安逸的日子,人心散漫,凡事习以为常。旣无远见也不思长进。骤然的祸患纵然痛苦,但也惊醒了沉睡的灵。疫情后的反思,令视野更加广阔,人心更加成熟,思绪更加清淅。

新常态的生活,至少刷新了以下几个要点:
其一,消费/理财理念。从前三不五时逛街购物,其实兴之所致买了许多非必需品也不过是使储物室更加拥挤而己。闭关少外出无形中减低很多额外开销。无关紧要的饭局,午茶,没了;不谨使生活轻盈,荷包还丰裕一些!
理财观念增强,爱调侃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的月光族被狠狠的括了一把脸,从此修身养性。不敢再嚣张跋扈,懂
得未雨绸缪,积榖防饥以不变应万变了。

其二,家庭/健康理念。疫情之前,一家人聚少离多。父母常因着工作上的需要,超时或与往来客商有着饭局。一家人要同台吃饭,机会都少有。因着疫情要保留的社交距离,腾出的空间反而促进了家庭成员有更多时间相处。彼此建立更深的美好伦理关系,重启天伦之乐!
因为要与病毒对抗,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升自身的免役系统效用。居家运動,门前户后的劳作,应时而生。各家各户都种植些瓜果蔬菜等,旣运动了身体,又有新鲜蔬菜吃,大大提升了健康素质。

其三,生命/信仰理念。疫情期间,每天都有措手不及的死亡案例。生死存亡在瞬间,领悟到生命的脆弱。学习珍惜眼前人,錯过,就是一辈子的事。生命,没有 U转弯。

与此同时,也造就了某些心灵惶惑不安的人向福音伸出触角。寻求心灵上的慰籍,也寻求另一个生命的走向。
凡此种种,都因疫情所带来的迴响。这世界多有苦难,但主耶稣是避風港湾。生命纵然会过去,但灵魂是永远不灭。因着这疫情的肆虐,成就一个传递福音的大好时机。

是时候了。起来。趁着这世代未结束以先,把主的福音广传。让信而受洗的人数,天天加增,神的国度,日日壮大。荣耀归神,恩福与人。阿门。


第三名:黄尊敏(主恩堂)

Picture
自新冠病毒这个名词出现之后,接着出现的其中一个热门词汇就是“隔离”,只要人受感染就必须隔离,由起初到隔离中心或医院隔离,再到后来的各种由有关当局设定的场地、酒店隔离,自我居家隔离,顾名思义就是与人隔开,不能接触其他人。所以一听说某人被隔离,我们的感受就是同情被隔离者。不难想象被隔离的情况:不能进行日常活动,自己一个人孤孤单单,没人陪伴,只能对着手机。幸好有网线还能与家人亲友联络。

听到亲友感染新冠病毒入院被隔离,完全不能探视,甚至病危时都是由院方联络报告病情,亲人那种的担心焦虑,却无能为力的心情,实难以形容。在这段时间至亲感染新冠病毒而离世,亲人甚至不能操办丧礼,只能在百米外遥望逝者被火葬,那种伤痛不言而喻。在这疫情中离世者若尚未信主,更是觉得遗憾,为何没有乘早传福音给他,以至他没机会信主。

圣经中也有一种病,患者必须被隔离,那就是大麻疯。米利暗嫉妒摩西而毁谤他,上帝因她的罪而让她染上大麻疯,她甚至被隔离在营外(民12:1-16),相信当时的米利暗的痛苦更甚于染上新冠病毒的隔离。这些隔离虽然痛苦难受,至终会过去,只要我们认罪悔改,神是信实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的不义(约一 1:9)。我们的神是圣洁的,祂要我们圣洁(彼前 1:16),所以不容许我们犯任意妄为的罪,因此凡犯罪者会与神隔离。这警惕我们要时时审察自己是否过着圣洁的生活,免得我们因犯罪与神隔离。

有一种隔离却没有后悔药,那就是永远与神隔离。若我们拒绝相信耶稣基督接受救恩,我们将被隔离在救恩门外,我们将永远与神隔离,那才是永远的痛苦。神爱我们,他自己来寻找我们,赐下祂的独生爱子给我们,担当我们的罪,为要叫我们能脱离罪的捆绑,在祂里面有永生的盼望。感谢主,凡信靠祂的,不再隔离在救恩门外,罗马书 8:38-39 保罗说『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有能力的,是高天的、是深渊的,或是任何别的被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 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里的。』

所以,身为神的儿女要紧紧跟随主,亲近主,每日读经祷告,参加崇拜聚会,靠主活出圣洁的,蒙神喜悦的生命;更要趁着还有机会,将福音传给我们身边未信的亲友,使他们也能蒙恩得救,免得被隔离在神恩典的门外。


其他写作作品

黄华明(救恩堂)

我们都没有想到这一场的疫情来的这么突然,人民花了多少金钱时间在传递和医药上。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过着战战兢兢的日子,深怕自己被感染,也怕被感染后的后遗症,面对家人朋友因感染而离世的,身心灵的创伤,难过和无助,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事临到自己的生命里。。。

不过话又说回来,是神的带领和眷顾,祂的保守和恩典够我们用,从起初的封城到后来的开放,我们都经历了神的同在,感恩我们都还活着。

特别要提的一点就是我们透过网络联系了亲朋好友一起敬拜赞美神,这是多么喜乐的事情。同时我们也透过网络进行小组,主日学,团契聚会等。从起初的不习惯,到后来的依赖,甚至善用网络带给我们的方便,只要按时上网就可以参加聚会了,享受不用出门,省下在路上塞车的时间。除此之外,也可以透过网络,参与一些延伸课程,只要我们愿意付出时间,精神和体力,透过上网报名,就可以在家参与各种各样的营会,省钱省时又省力。原来许多的牧者都有不同的理念和远见,这是我学习的榜样,也方便往后可以做一些知识上的参考。若我们不跟上时代的脚步,又如何增加知识广传福音呢!

最后透过短片灵修版与神建立关系,经历神的带领,明白每天生活需要和神先建立关系和交托,当天的行程和路途,神必带领每一步,除了自己领受这白白得来福音的好处,我们是否也要把这福音广传给身边的亲人朋友呢!我可以怎么做,透过福音信息,祷告,诗歌,短文,短片,生活见证及文字传递,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应用的材料。

还记得十个童女的故事?五个点了灯,还预备了油,五个没有预备油,新郎来了,只有那预备油的跟着进去,我们是时侯走出四面墙,离开安乐窝,把福音带给有需要的人们,与福音机构合作,帮助贫弱的,送出温情给有需要的,今天我们如何预备好自己,出去完成使命?主说庄稼熟了,作工的人少,我能差谁去,谁愿意为我去呢!疫情让我经历了科技的威力,疫情后,是时候我们要善用科技做传福音的工作了。

刘秀萍(救恩堂)

2019年,因为新冠肺炎的到来,我国政府就因为这个病毒,在2020年3月18日宣布全国封锁。这个疫情是上帝(耶和华)给我们人类的考验和试探;圣经说,因为世人都犯了罪。萧招和牧师曾经说过:『 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我们人类),叫一切信祂(耶稣)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
 
以前,小时候有唱过一首儿童诗歌,歌词如下:『我们心中两个王,看看哪个比我强。一个要我下地狱,一个要我上天堂。下地狱的是魔鬼,上天堂的是国王,信靠耶稣得进天堂。』所以,我知道只有相信和接受主耶稣基督成为我们生命的主,我才能得永生。
 
从前,如果一个人是有了艾滋病,那就是绝症,是没有药物可以医治的,但是现在新冠肺炎、心脏病和“三高”等的疾病,都是对我们最大的伤害。这一切也是耶和华我的神向我们一切信祂的儿女们对神有多忠心和忍耐;因现代人类都比较长寿。如果,我们只靠自己的聪明、努力,就不能得到神的喜悦。
 
但是,创世记1章20-26节说:『神说,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鸟飞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 神就造出大鱼和水中所滋生各样有生命的动物,各从其类。又造出各样飞鸟,各从其类。 神看着是好的。 神就赐福给这一切,说,滋生繁多,充满海中的水。雀鸟也要多生在地上。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五日。 神说,地要生出活物来,各从其类。牲畜,昆虫,野兽,各从其类。事就这样成了。于是神造出野兽,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一切昆虫,各从其类。 神看着是好的。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
 
今日,因为生活的压力,导致我们年轻人都是生养不多,一家一两个孩子。诗篇128:1-6提到:1.家庭是人生最大的礼物。FAMILY就是爸爸+妈妈=孩子;2.基督是我家之主。

陈月玲(鸿恩堂)

回顾2019年尾当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在中国爆发时,还以为这只不过是一场如早期的非典型肺炎,很快就会过去的。但没想到的是,这疫情竞是如此的严重,甚至还蔓延到整个世界。我国也不能幸免,很快的便在2020年3月中开始封国,一切的活动都被停止了,大家被迫关在家里,没有重要的事都不许可出门。疫情发生到如今已经两年半了,虽然它还没有真正的消失,只是暂时趋缓了下来,但这是一场值得我们基督徒去反思的经历。
 
透过这个疫情,让我领悟到我们人类真的是太渺小无能。虽然现今是个医学科技发达的时代,但我们却被一个这么微小,连肉眼都看不到的病毒给打败了。正如圣经里的约伯和诗篇的作者说:‘人算得什么?’我们人类真的没有什么值得骄傲自满的。我们需要承认自己的软弱无能,谦卑的回到神的面前来依靠祂。唯有神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只有祂有权柄统管万有,因为世上的一切都是在祂的掌管之下。
 
我们通常会认为教会的大门是永远开放的,当我们想去教堂参加崇拜或聚会时才去,不想去也没关系,反正还有下一次。但是,经过这次疫情的封锁,当教会所有活动被停止时,才领悟到教堂也有不能使用的一天,这是我们从来没想过会发生的事情。这真的要让我们反省深思,我们可有珍惜能去教堂参加每个星期的崇拜和团契的机会呢?我们能去教堂亲近神,服侍神,都不是理所当然的事,乃是出于神的恩典和怜悯。我们要把握和珍惜能去教堂的每一次机会,不要以为必然会有下一次,因为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如何,会发生什么事情,唯有神掌管明天。
 
在疫情期间,我们需要戴口罩,保持人身距离,不可以接触人群,也不可以去家里探访,那要如何做宣教的工作呢?这也让我感触到宣教的工作真的是要抓紧机会赶快去做而不拖延。因为,当我们被要求遵守疫情的标准作业程序时,就不能面对面的与人交谈传讲福音而失去了门前宣教的机会。另外,因为出境有被限制,海外宣教事工也被影响而不能实行,只能透过网络来传递信息与人分享神的爱。
 
因为这场疫情,教会停止了所有一切实体崇拜和聚会活动,团契里的弟兄姐妹也被迫不能相聚见面。当大家都缺少了如常的联谊互动,彼此间的感情也都生疏了。感恩的是,现今有互联网的存在,让弟兄姐妹们能透过手机来互相问候鼓励分享。这何尝不是神在教堂的门被关上时,为我们开了另一扇的窗?利用网络来做神的事工,这是何等的奇妙!在神的确没有难成的事。
 
最后,这个疫情也让我领悟到有时我们的计划会赶不上变化,平静安稳的生活也会被打乱。我们的生命也无法保障,随时会受到不明病毒的侵害,或遭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等。唯有效法诗篇91篇的作者来‘投靠在那全能者的翅膀底下’,‘因祂要为你吩咐祂的使者,在你行的一切道路上保护你。’
李㛢仪(神恩堂)

两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断,但这两年多的疫情让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许多变化。最明显能看得见的就是我们都跳出我们的“舒适圈”。我们从一成不变的生活,改变成了居家办公、线上聚会。这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可就是因为这样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自身对基督的态度。

通过疫情,让我知道我们不要为“明天”而担忧,凡事要学会跟神交托。腓立比书4:6这样说,“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刚开始疫情爆发时,每个人都是人心惶惶,很紧张、很害怕、不知所措的。我们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病毒。对于我们的健康、我们的生命,我们发现到我们人是软弱的、是无能为力,能做的只有多吃维生素C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通过这一点,我们就应该仰望基督给我们的力量。在祷告中跟神交托我们的软弱,让我们不再惧怕病毒的肆虐。当我们把问题交给神时,他必赐给我们出人意料的平安(腓立比书4:7)。

两年多的疫情也让我明白,当守安息日为圣。这也是十诫中是第四条。星期日对于非基督徒来说就是一天的假期,可以在星期日休息或是游玩去释放六天的辛苦劳碌。但是在圣经里有很明确地指出第七日是圣日,我们应该在这一天与神连系。由于疫情的缘故,身为基督徒的我们本应该在圣堂里进行崇拜,可是我们却换成了线上崇拜。每个人在各自的家中崇拜,这也造成了我们“敷衍”的行为。我们会一边做自己的事情一边参加线上崇拜。我们没有用心来参加崇拜。这样怎么能听见神要对我们说的话呢?除此之外,没有了实体崇拜,我们的心很软弱,会很懒惰地早起为了参加线上崇拜。我们也会找很多的借口来掩饰我们的懒惰,比如没空,很多事情要做,休息不够等等。线上崇拜也有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环境。如果我们没有找一个安静的环境来参加崇拜,很容易就被其他东西给干扰了,我们就不能专心地来听神的道了。所以,我们都应该守安息日为圣日,在这一天把我们与神的关系紧紧地绑在一起。

疫情也让我明白我们要警醒祷告,让神来带领我们的生活。由于行动管制令的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在家里。没有出去进行其他活动,让我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堕落。所以我们应当祷告,求主带领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过更加充实。我们可以通过祷告每天跟主说一说我们今日所要感恩、祈求、烦恼的事项。通过祷告,我们可以对于我们生活做“复盘”,去想一想我们当天都做了些什么。对此做出反思,去想一想我们要如何去改变我们的生活,也求主来带领我们的生活。除此之外,通过祷告也能让我们学会如何去感恩。感恩主每日赐给我们的生命、粮食、快乐等等。疫情之前我从来都不会觉得“我活着就是一件很感恩的事情”。因这个疫情,让我的想法有了改变。我会在每一天的祷告中感谢主赐给我的生命,能给我机会活在地上。我也感恩主每天赐给我们粮食、每一天发生的每一件事情。

其实在疫情中,我们很容易地就能看到一个人对基督的态度。在疫情中,我也发现了我的不足,求主赐给我力量能让我在这些事上有所改变。

刘宝诚(救恩堂)

疫情已经陪伴了我们两年半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身边也有许多人因为疫情的关系离开了我们。我看过许多的作文题材关于疫情的都是讲述自己如何在疫情度过。但人们没曾想到疫情后的反思。

在这期间,口罩、消毒液、洗手液已成了我们的日常必需品。我们天天保持着警惕,以免感染病毒。但慢慢地我们习惯了疫情的存在,口罩不带了、因麻烦而不消毒了、忘记要洗手了。因为自私和懒惰而去执行这一切看似平凡,实际是伤害他人的行为。

现在人们都说应该和病毒共存了。那为什么疫情一直反复起伏?是不是因为一些人们没遵守标准作业程序呢?这些问题一直还没被回答。这也可能就是疫情反复起伏的原因吧。人们不遵守标准作业程序,才导致病毒有机会扩散,当然也包括我。因为懒、因为肉体上的不适、因为自己的某种私人原因。。。这些都可以是我们的理由,但我们从没想过,那些不幸的人因为我们这种小小的举动,而感染到病毒,就此丧命。

现在疫情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校园环境,难道我们还要保持着这种想法吗?我们应该开始学会改变、开始学会如何替别人的生命安危着想,而并不是坐以待毙,只为了自己一时的舒适而让别人有生命危险。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这也并不是我和同学们的事情、这自然也不是我们一个国家的事情、而这是全球七十多亿人的事情。

我们应该从自私、懒惰的世界走出来了。不要因为自私和懒惰来控制你去伤害他人生命安全。我们应该重新谨记要带好口罩、常消毒和洗手。我们也应该严格遵行标准作业程序。这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人、朋友、亲戚、路人、甚至没看过也不认识的人。当身边有人做出会使疫情更严峻的行为时,我们并不是任由他们去执行,而是去教导他们、劝导他们。所有人都想回到过去的正常生活,但并不是现在,而是当我们真正对抗疫情成功后。

所以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请在做这个行为前,想想它会带来什么后果。保护其他人,更是保护自己。
吴维利(颂恩堂)

还要再等吗?

很常会听到信徒们常说,等我得空就可以安静下来灵修、等我得空就读经、等我得空就会好好的来崇拜、等我得空就参与宣教。。。。 魔⻤最残忍的手段不是阻止我们服事而是告诉我们服事很好但是等有空先,有空就能专心事奉好好爱主。

到头来。等到一场百年难得一遇的疫情。等了14天又14天,直到今日疫情还没有个了结。开玩笑的说,等了一个寂寞。疫情期间,我们拥有比以往更多的时间甚至有的人会说提早体验退休生活,那我们有回应以前等有空时要读经、灵修、崇拜、团契等等吗?还是说火热了一段时间又冷却下来了?

坦然的面对吧弟兄姐妹,在这繁忙的社会里我们不会有真的时间空出来,来喂养自己灵命,永远有忙不完的工作和交际。然而,我们应该是在这繁忙的社会里把上帝赐给我们自由选择的权柄,把时间分别为圣,以基督为首要的来喂养自己的灵命和家人。

疫情不断的在提醒,我们未必能等到下一刻就可能要离开这世界了。我们不能再等了。我们应该尽快地为主做工,我们要认真做主的⻔徒,认真学习神的话让神的灵充满我们以便能够有见证的生活,以生命影响生命的来传福音。基督徒以生命影响生命,可以改变一个家庭。一个基督徒家庭的生命改变可以影响教会。一个教会觉醒可以影响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兴旺可以影响整个国家。身为基督徒的我和你,差你一个不认真可以吗?影响难道不大吗?

最后,宣教对于大部分信徒好像很遥远,是牧师,是宣教士的工作。路途遥远、准证、时间等都是宣教的挑战。但是这个疫情的到来迫使我们进入了一个新常态 — 线上崇拜、团契、工作、销售、虚拟会面等等。仿佛在一夜之间线上活动变得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或许这是神赐给我们的武器,一件能够把福音广传全世界的工具—网络宣教。简单来说,所有基督徒可以透过本身所使用的社交媒体来做网络宣教的工作,比如:每位基督徒在社交媒体上的发言是以基督教的观点出发,发正能量的信息,杜绝福负能量的发言,转发对他人面对福音有帮助的文章/短文,所发的图片、影片、文章都带有能量来引导非信徒看⻅基督的爱和荣耀的彰显,这样的⻅证难道不会比苦口婆心的传福音来的更有说服力吗?与其同时,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的改变是会影响到所有与我们有链接的亲戚和朋友,保守的说平均每位在社交媒体上都有至少200位的链接,一间教会如果有300位基督徒,那就是说每天都向着6千个人做⻅证。实体性来说我们一天都做不了这么多。所以透过每位基督徒的自身媒体,每位基督徒都可成为神的宣教勇士。

身为基督徒的我和你,神已将这恩典交在我们的手上,我们还要再等吗?

林淑芬(主恩堂)

疫情侵入我国,我国宣布封城。面对突入其来的消息,内心充满许多的不安。无法第一时间接受,教会生活需要被转型。犹记得当时候,在一个餐馆享用着晚餐,一边畅谈着如何推动其中一项的教会事工。原本带着期待与兴奋,脑子里都是事工进展的情节,哪知一封群组里传来的取消会议信息,却是让我顿时错愕,一时难以接受。这是一股鲜少浮现的心境,估计若不是Covid-19病毒,也许很难有机会体会到“会议取消”的那份失落感。

疫情发生之前,收到会议取消的短讯,心里会是开心,因为无须腾出这段时间来参与会议,而是可以安排自己的行程。疫情发生之后,每次收到可以参与服事的邀约,心中都会感动。听起来有些讽刺,不过这是个真实的基督徒服事写照。腓立比书二章七至八节中如此记载:他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虛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耶稣基督如此崇高的身份,却为了担当世人的罪孽,甘心顺服天父的旨意,完成救赎世人的伟大行动。耶稣的服事观,更新了我的服事态度。无论实体,无论线上,倒空自己,审查自我,重新求主塑造,生命才能不断更新成长,反之则停滞不前,虚度光阴。

常听说这么的一句话:有机会服事是一份的恩典,一份的祝福。过去也许不懂得珍惜,常担心自己无法胜任,无法做得好为借口,不愿开始或投入服事。疫情期间,只能对着冰冷的荧幕敬拜,对着虚拟的格子对话,独自参与主日敬拜,点击链接参与线上祷告会,小组聚会等,少了团契的美,少了现场敬拜的歌声,少了许多过去理所当然存在的敬拜氛围与环境,再一次渴望回到实体聚会的憧憬。这时候,就得引用黄美廉博士曾写过的一首诗歌《如果我能唱》。是的,如果我能唱,如果可以回到实体聚会,我又如何向神献上真诚的敬拜?殊不知当我们今天还可以为主践行使命的时候,就如同黄美廉博士的渴望 —— 如果我能开口唱,哪怕都是奢望,她仍然向主献上最真诚的敬拜。求主鉴察我心思,献上真诚的敬拜。

突破再突破。神是无限的,人是有限的。倘若没有疫情,我们无法再突破。如果没有恶劣环境,我们内心的潜能无以被挖掘。观看植物的成长,可以领悟许多的人生道理。植物为了获取足够的成长空间,哪怕只是一丁点的机会,也要努力钻出个天,让自己有机会继续茁壮成长。植物成长的姿势走了位置,它也会努力想办法,让自己“出人头地”。因此,虽说疫情肆虐带来许多的不便,必须走出安逸,突破反常,然而这正是磨练信徒成长的空间与机会。没有人可以确保天色会常蓝,也无人可以确保乌云密布后,就会下起一阵狂风暴雨,但有一件事情可以确定,那就是无论何时何地,耶稣他从没离开过我们。他的恩典是我们刚强起来的源头,感恩主给予更新突破的机会。

总括而言,把握机会做好每一件事,如保罗在腓立比书中说: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杆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阿们!
陈育芳(颂恩堂)

2020的新冠疫情,几乎让全世界的人面临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生活模式,开启了一个暂新的心路历程。

疫情前,家是一个下班后回家休息的窝,大多数人的时间,都在外为生活忙碌奔波。

疫情中,对于有些人,家是一个让你整天窝在里头但却是不知所措的空间。

疫情后,我们是不是又回到以前旧的模式,继续过我们“盲”,忙碌,行屍走肉的生活呢?

疫情几乎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作息。
原本在学校上课的孩子,被迫在家線上上课。
原本每天要窝在办公室,被迫在家无法运作。
原本欢喜上崇拜去团契,被迫在家独自起舞。

但其实我们有否借此机会,耒省察一下,我们真正活着的意义呢?

人往往都在面对跟自己习惯巳久的生活,有所改变时,才逼不得已做出调整。新冠疫,迫使许多人,在无助当中,寻找各样的身心灵的安慰。

新冠疫情,让我重新审查自己灵里的状态。当一切的援助都停止时,你的上帝是否还在?你无助呼求上帝时,你相信祂会回应帮助你吗? 祂认识你吗? 若有未信的家人,不幸染疫而逝去了生命,他们最终的归宿,会是那里呢? 若上帝此刻招回你和家人,你是否確定你一家都会蒙恩得救呢?

身为基督徒的父母,也许我们需要確定,是否我们的孩子,巳经得救赎,有永生的盼望了呢?我们可以为我们的下一代做什么呢?

同样的,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教会能做什么,才能让信徒灵里继续得栽培喂养,得更新呢?信徒会不会因停止了教会活动,而如无头苍蝇,没有目标,四处游荡呢?

其实這老掉牙的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就是信徒本身对属灵灵命的追求和成长,但前题是他要很清楚明白自己所信的是一个又真又活的真神。 教会在此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不止要努力的寻找迷失的羊,还要扮演一个好牧人的角色,教导他们神的話,陪伴他们度过初信主的階段,至到他们灵里成熟,可以自发自动的实行属灵操练,跟神维持亲密关系。 但這不该只停留在這里,教会应系统性的把這些初信者分配转发到各个团契,让他们能溶入属灵的大家庭,確保他们不会变成不冷不热的週日崇拜基督徒而巳。更紧迫的应是去寻找,把冷淡基督徒带回教会,重新灵里复新更新。 若信徒本身明白基督徒的本份本质,关怀宣教的工作,应是责任所在,理所当然。這说耒老调重弹,但可循环复制。

至于父母,属灵传承,身教言教,至关重要。但说永远比做容易,尤其是面对基础根基弱,立场不坚定,没有属灵操练的习惯,那有可能需要重新在信仰上立志更新了。

我想为人父母的基督徒,除了我们本身要在灵里扎根,往上成长,更需要跟伴偶和孩子们一起做属灵操练。在家一起研读圣经,做家庭祭壇,一起祷告,一起敬拜赞美。当然起初別扭,但日子长了,就习以为常,成为生活一部分了。当然,更不能少了教会的参与。送孩子上主日学,去团契,查经班,小组聚会,祷告会的同时,以身作则,父母也积極参与。耳濡目染下,也间接的鼓励他们,這就是我们身为基督徒的生活方式。

我想身为基督徒,惟一可以在這疫情后世代站立得稳的,就是跟神建立起亲密关系,与主同行,這是惟一的途径,别无他法。

图与文创作比赛

第一名:《仰望》,林利镁(颂恩堂)

Picture
诗篇:25: 1 耶和华啊 ,我的 心仰望祢。

曾几何时,忙录佔据了人与神的亲密关系。人若愿意放慢脚步才可以看见神的美好创造。
举目眺望,连绵群山,高耸入云。惊叹神的创造何其雄伟壮观!仰望高山,更显世人的缈小。
愿以仰望高山的心态仰望神,学习实行在日常生活中,无论环境如何,都要仰望神,倚靠神,将神居首位。因神是属灵的磐石,坚固又牢靠。

第二名:《海岛万物胜蓝时》,邬鎏冰(佳恩堂)

Picture
介绍一下这张照片的背景、疫情之前用航拍拍出沙巴州仙本那马达京岛的其中一部分地方。每每看到这照片、我非常庆幸和感恩神让我生长在这美丽的州属里、让我可以感受到上帝的恩典是那么丰富多彩、这里就是人间海岛天花板。眼见她遭受着日复一日的污染和破坏,石油泄漏、核武器泄漏、过度捕捞、还有很多,我们没有办法阻止,但是却可以从小我做起,为海洋保育尽一份心力、海洋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地球是上帝伟大的创造,上帝也赋予人“治理这地”的使命,使人成为地球的管家,管理好这个美丽的星球。
 
创世记1:26 
“然后上帝说:'让我们按照我们的形象,按照我们的形象造人,让他们统治海洋的鱼和空中的鸟儿,牲畜,遍布全世界,以及所有的生物沿着地面移动。’”

透过这些经文提醒我要爱护、管理神所创造的一切。阿们。

第三名:无题,林善婵(救恩堂)

Picture
去年赶在12月的尾声前,相约了朋友一起爬了个山。我被这壮观的场面激动了。这一个日出的美真是令人惊叹不已,日出,表明新的一天开始,充满希望,充满光明!给万物带来了生机,给人类带来温暖!也让我联想了诗篇中记载的“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处,耶和华的名是应当赞美的”(诗113:3节)。

从中再次提醒了我,无论何处,全地的人都当来赞美上帝,因祂是至高、至大、至圣、至尊、至荣的上帝,祂是创造我们的主。

其他参赛作品


画与文创作比赛

第一名:《我的神队友》,俞亭妃(圣恩堂)

Picture
Picture
短文:哥林多后书 4:8 【 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每个阶段的人生,甚至是每一天,我们可能都在面对不同的挑战还有属灵争战。虽然过程中会有跌倒伤痛且无助的时候,但我知道我身后有一位神队友,就是耶稣基督,一直在守护着我。祂是那一位满有能力的神,所以我要凭信心去依靠祂,继续向前进。


第二名:《耶稣的爱能修复与医治》,赖子明(颂恩堂)

Picture
这幅作品主要表达的意境是主耶稣基督的爱能修复许多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与怨恨,让父母亲与子女可以在主爱中彼此饶恕和包容。让我们的下一代的儿女靠著主爱彻底断绝了上一代的伤害与诅咒,让他们能在主爱中茁壮成长。画中的父子要因著基督的爱而相拥和好,重新建立美好的父子关係,为人父的儿子也要和女儿建立美好的亲子关係。

第三名:《路障》,林湘婷(圣恩堂)

Picture
每当开着长途车时都会先向上帝祷告,而每次顺利到达目的地时都会觉得这是上帝差派了小天使一路上守护着,让自己可以明确地绕过每个路障而顺利到达目的地。其实这跟生活上是有很大的关联,就好比我们生活上总得不到想要的,这也许是上帝认为不是最好的,所以上帝会在我们的生活中设下路障,让我们绕过这个坑而最终安排更好的路让我们去行。

其他参赛作品


儿童画与文比赛

第一名:《天父的花园》,邬芊孚(救恩堂)

Picture
我喜欢五颜六色的花朵,我愿成为天国里美丽的花朵,有天父亲自浇灌照顾我,在祂的保护下,无忧无虑快乐的歌唱。我是天父的宝贝,祂呵护我、爱我,我也爱祂。

第二名:《当以乐器赞美耶和华》,黄茂钰(主恩堂)

Picture
Picture
从小我就喜欢音乐,喜欢和父母一起赞美神,我唱歌跳舞,弟弟打鼓,爸爸弹吉他和妈妈弹琴。"要吹角赞美他,要鼓瑟弹琴赞美他"(诗150:3)


第三名:《留心听主声音》,钟凯恩(救恩堂)

Picture
听听听 我愿听主声音
通过圣经 那是主向我说话
让我清楚知道
留心听主所吩咐的
存着欢喜顺服的心去做
天父喜悦并使用愿意听从他话语的人。
 
【要听从我,留心听我口中的话。箴言7:24】

其他参赛作品:

Picture
《上帝爱我们》,黄薪元&黄佩倪(救恩堂)
 
我和妹妹说:爸妈,您那么爱我们,每天照顾我们,那么有谁照顾您呢?
父母说:孩子们,我们在天上的阿爸父时时刻刻都看顾着我们,赐给我们平安和祝福。
Picture
《我家最喜欢的菜?》,刘家缘(救恩堂)
 
我是家缘。因为新冠肺炎,所以,我的学校有在网上读书,后来慢慢的有去学校上课。
我希望我的父亲-梁汉炎,能够和我们一起相信主基督。
赞美主,哈里路亚!阿们。

 

0 Comments

圣乐培灵会

14/7/2022

0 Comments

 
Picture
0 Comments

『夜尽天明』讲座音乐会 OUT OF THE DEPTHS 2022 Bach Cantata Lecture Concert Tour & Bach Pictorial Biography Book Launch

14/7/2022

0 Comments

 
Picture
『夜尽天明』讲座音乐会
日期:2022年8月5日(星期五)
时间:晚上8点正
地点:亚庇圣公会诸圣座堂

此演出阵容包括来自全马来西亚、新加坡及香港的年轻音乐家,由马来西亚巴赫节艺术总监陈子虔博士率领团队及管弦乐团演出。此音乐会上演巴赫的两部清唱剧:《我从深处向你求告》BWV 131 以及《我所行的一切》BWV 97。

此外,德国著名的巴赫学者米歇爾•茂爾教授博士(Prof. Dr Michael Maul)也将随同马来西亚巴赫节的团队,为每一场音乐会作导听讲座,并为大家推介他的新著《巴赫图文传记》。此传记由马来西亚巴赫节以中英双语出版,由陈子虔博士中译,书中当中集结了德國各大图书馆和博物馆所珍藏的照片共140余副,並以一图一故事的形式,按年份排列巴赫生平的有趣事迹,讲述巴赫在工作、生活和信仰上的經歷,以及他“一切荣耀唯独归於神”的创作理念。

VIP票:RM300 - 凡同时购买两张VIP票劵者,赠予一本《巴赫图文传记》

普通票:RM50

有意购票或欲知更多详情者,请联络
锺忆莹姐妹 +60168447197

OUT OF THE DEPTHS
2022 Bach Cantata Lecture Concert Tour & Bach Pictorial Biography Book Launch

Date : 5th August 2022 (Friday)
Time : 8:00PM
Venue : All Saints’ Cathedral, Kota Kinabalu

This performance line-up is comprised of young professional musicians from Malaysia, Singapore and Hong Kong, under the direction of David Chin, the Artistic Director of Bachfest Malaysia. The concert will present two moving Bach cantatas, namely, Aus der Tiefen rufe ich, Herr, zu dir (Out of the depths I call, Lord, to You), BWV 131 and In allen meinen taten (In all that I do), BWV 97

Renowned Bach scholar Prof. Dr. Michael Maul will be joining Bachfest Malaysia on this special concert tour to provide pre-concert lectures. The concert tour is also the official book launch for Maul’s Chinese/English version of Bach Pictorial Biography, translated from German to Chinese by David Chin, and published by Bachfest Malaysia. This biography is a collection of more than 140 pictures from nearly 30 libraries, museums and archives throughout Germany, arranged in a "one picture one story" format, with interesting highlights of Bach's achievements explained in chronological order. It describes Bach's work, life and experience of faith, and compositional idea on Soli Deo Gloria.

Ticket : RM50
VIP ticket : RM300 (For every 2 VIP tickets bought together you will receive a copy of “Bach Pictorial Biography”)

Queries regarding the event and tickets,
please contact Sis Vanessa Chung (+60168447197)

0 Comments

世界书香日分享会

22/4/2022

0 Comments

 
4月23日是世界书香日The World Book Day.
欢迎参加由砂沙卫理携手联办书香日分享会,让我们一同来鼓励阅读运动,提升阅读风气,为社会注入一股书香味道!

到时直播的youtube频道:
https://youtu.be/nWv4SJLiYVs
Picture
0 Comments
<<Previous

    卫理公会沙巴年议会
    SABAH ANNUAL CONFERENCE


    文宣与资讯传播部

    编辑&整理

    活动资讯

    July 2023
    September 2022
    July 2022
    April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0
    May 2020
    December 2019
    October 2019
    August 2019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July 2018
    June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January 2018
    Nov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Octo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April 2016
    January 2016
    October 2015
    Septem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November 2014
    October 2014

    RSS Feed

    分类 Categories

    All
    东教区 Eastern District
    东教区 Eastern District
    年会会友事工部
    年会基督教教育部
    年会妇女会
    年会崇拜与音乐部
    年会文讯部
    年会社会关怀部
    总议会
    西教区 West District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